English

自传回忆须真实

2001-01-1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山西诗词学会 何言 我有话说

读新出版的《我是农民》(贾平凹著、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),又是一本谈自己的书,是关于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,等于作者的自传。这类书,如果还有读者去读的话,自然是因为其真实性。贾平凹也在书中说:“写关于回忆的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敢虚构和扩大或缩小事实的。”可惜读该书时,不少地方却明显给人一种欠真实或欠严肃之感,甚至觉得作者有时在使用小说家惯用的虚构手法。

例如,书中有这样的话:“南大街是改造了数次的,每次将临街的名贵的长得繁茂好看的树都砍伐了。”说搞城建的那些人不知道保护树木将好端端的树也砍了,还说得过去,说“每次”将“名贵”的“好看”的树“都”砍了,总教人觉得有些冤枉了西安市的有关部门。又如,作者回忆他的父亲时,说“父亲平反后,我又考上了大学”。据书中交代的时间,作者上大学应在1972年,那是“文革”中称为工农兵学员的所谓“推荐”上大学,与我们习惯所说的考大学是两码事。这里,贾平凹应说“推荐上大学”或“上了大学”。如果说“考上了大学”属行文不注意,就是指推荐上大学,那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什么单位,总是应该清楚的吧。最令人不解的是,他在第3页说自己“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,分配于陕西人民出版社任文学编辑”,83页却又说“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市文联工作”。一个人,难道连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何处工作也记不清吗?而在我国,对一个公职人员来说,各种登记表无疑是填了无数次的,那许多表中的工作经历是如何填的呢?

上述一些说法和记述,叫读者如何相信该书的真实性呢?自传和回忆文章,欠严肃或欠真实,叫读者怎么读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